

化学品名称:双氧水
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
中文名:过氧化氢、双氧水
英文名:Hydrogen peroxide
生产企业名称:湖南双阳高科化工有限公司
企业地址:湖南怀化市洪江区岩门1号
邮编:418200
传真号码:0745-7695046
企业应急电话:0745-7695597
技术说明书编号:
生效日期:
国家应急电话:120,119,110
应急救援中心:0532-83889090
第二部分:成分/组成信息
分子式:H2O2
主要成分:浓品(1)≥50%;浓品(2)≥35%;稀品 ≥27.5%
CAS号:7722-84-1
相对分子质量:34.02
第三部分:危险性概述
危险性类别:第5.1类 氧化剂
危险性综述:本品具有强氧化性,接触重金属、碱类等杂质、遇热易发生分解爆炸危险。
侵入途径:吸入 食入
健康危害:对眼、呼吸道粘膜有强刺激作用
急性中毒: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。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。口服中毒出现腹痛、胸口痛、呼吸困难、呕吐、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、体温升高、结膜和皮肤出血。个别病历出现视力障碍、癫痫样痉挛、轻瘫。
慢性影响: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。
第四部分: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,再用3%高锰酸钾或2%碳酸钠溶液清洗。
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%碳酸氢钠溶液冲洗,就医。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,就医。
食入:误服者立即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,就医。
第五部分:消防措施
燃烧性:助燃。
危险特性:受热或遇有机物易分解放出氧气。当加热到100℃以上时,开始急剧分解。遇铬酸、高锰酸钾、金属粉末等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,甚至爆炸。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,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。
灭火方法:水、雾状水、砂土、干粉。
第六部分:泄漏应急处理
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,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,穿化学防护服。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(木材、纸、油等)接触,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,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。喷雾状水,减少蒸发。用沙土、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,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,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。如大量泄漏,利用围堤收容,然后收集、转移、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
第七部分:操作处置与储存
操作处置注意事项:严加密闭,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。操作人员经过培训持证上岗,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。操作岗位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、空气(氧气)呼吸器、橡胶手套和全身橡胶防毒衣等。远离火种、热源以及易燃、可燃物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避免与可燃物质接触。搬运时轻装轻卸,防止破损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
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仓间内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仓温不宜超过30℃。防止阳光直射。贮存容器应有排气孔、夏季高温度时应有喷淋装置降温。应与易燃、可燃物,还原剂、酸类、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夏季应早晚运输,防止日光曝晒。禁止撞击和震荡。
第八部分:暴露控制/个体防护
最高容许浓度:[美]ACGIH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1.4㎎/m3
工程控制:生产过程密封,全面通风。
呼吸系统防护:高浓度环境中,应该佩戴防毒面具。
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,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。
眼睛防护: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
身体防护:穿相应的防护服。
手防护:戴防护手套。
其它防护:工作现场禁止吸烟,工作后,沐浴更衣,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
第九部分:理化特性
外观与性状:无色透明液体,有微弱的特殊气味。
熔点(℃):-2(无水)
沸点(℃):158(无水)
饱和蒸汽压(Kpa):0.13/15.3℃
相对密度(水=1):1.46(无水)
相对密度(空气=1):无资料
溶解性:溶于水、醇、醚,不溶于石油醚、苯。
主要用途:用作氧化剂、漂白剂、杀菌剂、消毒剂、发泡剂而应用于化工,医药,食品,化妆品,电镀等行业中。
第十部分:稳定性和反应活性
稳定性:稳定
聚合危害:不能出现
禁忌物:易燃或可燃物、强还原剂、铜、铁、铁盐、锌、活性金属粉末
避免接触的条件:明火、高热、日光直射、撞击。
燃烧(分解)产物:氧气、水。
第十一部分:毒理学资料
急性中毒:LD50: 无资料
LC50:无资料
第十二部分:生态学资料
生态学资料: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,不得随意排放。
第十三部分:废弃处置
废弃方法:做无害处理后废弃。
第十四部分:运输信息
中国危规编号:51001
UN编号:2015
IMDG页码:5152
包装标志:氧化剂 腐蚀品
包装类别:Ⅰ类包装
包装方法:
运输注意事项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仓间内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仓温不宜超过30℃。防止阳光直射。贮存容器具备排气孔。应与易燃、可燃物,还原剂、酸类、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夏季应早晚运输,防止日光暴晒。禁止撞击和震荡。
第十五部分:法规信息
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,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(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),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(〔1996〕劳部发423号),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(质技监局锅发[1999]154号),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、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规定;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(GB13690-92)将该物质划为第5.1类氧化剂.
相关产品
在线留言